与时间赛跑,为生命守护
在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120急救站的接警办公室,穿着绿色急救服的李箫正坐在电脑前,专注地盯着屏幕,随时准备着一跃而起。
5月11日护士节前夕,记者来到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120急救站,亲身体验了一把白衣天使守护生命的全过程。亲眼历见了一线护士们的工作状态和生活。
来自鄄城的李箫今年23岁,高高的个子白净的皮肤,说话温文尔雅。据李箫说,从2015年11月到这里工作至今,已经一年多了。“我们这里的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击性强,没个点儿,只要一来警报,必须立刻出动,分秒必争。从接警到出车必须要在两分钟内完成。”李箫对记者说着这话的时候,他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电脑屏幕。
在120急救站的护士每班三组,每组配备一名护士跟一辆救护车,每班要连续值班24小时。因为工作的特殊性,少不了要搬搬抬抬的,所以这里都是男护士。李箫说:“病人家属人多的话还好,可以帮忙抬抬,有些没人帮忙就要自己来抬。最怕的就是没有电梯楼梯又窄的,抬的时候很费劲,转弯都很困难。有一次从楼上抬一个体形肥重的病号下来,到了楼下我的手都抽筋了。”
记者看到,在办公桌的电脑上有详细的接警记录,包括报警位置、联系方式、患者情况等。电脑的旁边还放着一个记录本,上面写着每天出警的详细记录。
当记者问起他们在哪吃饭的时候,李箫说:“我们吃饭没个点,所以都是听班的人员准备工作餐,谁有空谁先吃,因为要24小时值守,所以要寸步不离待在这里,随时待命。因为谁也不知道哪一刻就会响起警报,有时候刚端上碗就接到警报,也只能扔下碗就跑。夏天还好,最怕的是冬天,很多时候接到病号回来安顿好饭都冰凉了。”说到这里,他笑了一下说:“最尴尬的是刚上厕所却来了警报。”
这一天上午十点多,牡丹人民医院的120急救站的接警办公室还没有接到一个警报。这时120急救站主任付强走进来,拿起记录本对记者说:“你看,这是昨天的出车记录,昨天出车16次,像今天这种情况其实很少的。无警更好,就等于少了些伤害,作为医务工作者最大的愿望就是人人都能平安健康。”
说起感受,李箫说他最希望的是全社会能够对我们护理工作多份理解与支持,作为医护人员时刻都是想着让患者安全,可是工作中却遇到过许多次难堪之事。“曾经有一次接警后我们找到那位醉汉,可是对方发酒疯,不仅不上车,还指着我们的鼻子骂,甚至还欲动手打人,当时心里真的很委屈;还有一次,接警后赶到小区,上楼梯后看到有许多血滴,顺着血滴我们找到了患者,可是对方看到我们扭头就跑,因为是晚上,一下子就不见人影了。我们几个在小区里四处跑着找人,最后终于在路边一处绿化丛中找到了躺在地上的患者。”
时针刚过十一点,警报声突然响起。护士们闻风而动,迅速地做出反应,下一组护士接替了李箫的位置。记者跟着李萧快步跑上救护车呼啸而去。从接警到出车仅用了1分55秒。
时间就是生命,而他们就是与时间赛跑的人。
路上,随车医生李亚在电话里询问患者的情况,并用本子做着记录,这时,李箫已戴上了医护手套和口罩,然后又仔细地把车内急救设备逐个准备就绪。
接到病人,送到相对应的医疗科室,做完一切交接手续后,时间已经十二点多了,李箫长舒了一口气。
有了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,记者不由得在心中向这些工作和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们致敬。通过李箫,我们看到了全体护理人员的缩影,在生命的紧要关头,他们不顾一切,忘我地守护着每一个生命的安全。